1761698220@qq.com
家里蟑螂可聯系順天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上門消殺蟑螂,順天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滅老鼠,滅蟑螂,滅白蟻,滅跳蚤滅各種有害生物的PCO防治公司,歡迎廣大朋友來電咨詢!
原標題:蟑螂鉆入耳 活捉真不易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張燦城、王雪)昨日清晨5時,22歲男子阿斌(化名)熟睡時突然感覺到有東西一步步爬進自己的耳朵中,悄然蠕動著,驚慌的他立刻跑到醫院急診室就診,醫生檢查發現,里面居然有一只小蟑螂。一通麻醉藥強灌之下,“小強”被生擒而出。醫生提醒,夏天蟲子比較多,每年夏季醫院都會接診多例因活物入耳而就醫的患者,一旦發現有蚊蟲入耳,不要用棉簽或耳勺掏取,否則容易將蟲子引進耳道深處,引起外耳道炎,甚至導致最嚴重的后果。
事件:熟睡中小蟑螂爬進耳朵
昨日凌晨5時,22歲的阿斌突然驚醒,原來,他發覺有東西入侵耳朵了,而且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活物,感覺到這個不知名物體在他的耳朵處蠕動著,一想到它越走越深,阿斌感到很害怕:這東西有沒有毒?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六神無主的阿斌趕緊去到醫院看急診。一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室,他驚慌失措地向醫生求助,“剛剛睡覺時,有東西爬進我的耳朵里!我能感覺到,有東西在耳內移動……”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涂博主治醫師來到阿斌身旁,他一邊安撫阿斌不要緊張,一邊為他檢查。經檢查發現,這次爬進耳朵的活物是一只蟑螂“小強”。隨后,醫生為他灌入利多卡因表麻藥使“小強”先“冷靜下來”,以免慌不擇路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稍候5分鐘后,“小強”已經動彈不得,隨即醫生用異物夾將這只咖啡豆大小的小強從患者耳朵里順利取出。待麻醉藥過后,這只“小強”還能活動,生命力十分強。
醫院:活物入耳多是德國小蠊
看到涂博熟練地將蟑螂生擒而出,阿斌長呼一口氣,“原來爬進我耳朵的是蟑螂,還以為是什么有毒的蟲子,那就麻煩了”。不過,看到這只“小強”這么活生生,小斌還是覺得有點后怕。
對于這種現象,涂博已經見怪不怪了。去年,一名因活物進耳的患者來到醫院急診室就診,涂博檢查時發現,竟然是一只壁虎,“當時我嚇了一跳”。與這個小動物斗智斗勇的過程真考驗醫生的應變能力。一開始,涂博嘗試用稍微大的夾子想將壁虎夾出來,然而這只小家伙十分害羞,反而往耳朵深處爬去。涂博當機立斷立刻往耳朵里灌麻醉藥,將小壁虎弄暈,最終才成功將其生擒而出。
“每逢夏季,醫院急診科及耳鼻喉科門診每個月都會接診多例因活物入耳而就醫的患者。”醫生介紹,在這些活物入耳的案例中,大多數“侵入者”都是體積較小的德國小蠊。據介紹,德國小蠊在室溫為24攝氏度至32攝氏度時最為活躍。因此常年開空調以及常年使用電腦的室內都是它們的安家之地。
據介紹,這只令人哭笑不得的“小強”和其他“誤入歧途”的“闖入者們”被一起制作成了標本,存放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組團成為耳朵里的“動物世界”,每年夏季,這些標本都有增加的趨勢。
支招
“滴照松醫”四字巧取活物
大家一旦發現有蚊蟲入耳后難免慌張,想用棉簽等掏取,這樣做容易將蟲子引進耳道深處,引起外耳道炎,甚至導致最嚴重的后果,是不可取的。醫生建議,當遇到活物入耳的情況時,不要慌張,牢記“滴照松醫”四個字。
“滴”是指當發現活物入耳后,可利用家用食用油或植物油等滴入耳中,將其穩住;“照”特適用于飛行類昆蟲入耳的情況,即如果有飛蛾、蚊子等便可在暗處用手電筒照射外耳道口使其自行爬出。“松”是指要放輕松,萬不可用手指或挖耳勺深挖耳道,以防其鉆破鼓膜。“醫”即盡快就醫,在醫院由醫生通過專業工具可輕松將異物取出。
常見的外耳道異物及異物進耳的危害
常見的外耳道異物可分為:1.非生物類,如小玩具、紙團、石子、食物、海綿等;2.植物類,如植物種子、果實的籽、豆類等;3.動物類,如蟑螂、蚊蟲、蜘蛛等。
異物進耳的危害:大的異物可引起聽力障礙、耳鳴、耳痛和反射性咳嗽;豆類遇水膨脹可刺激外耳道皮膚發炎、糜爛和感染;進入耳道的動物性異物爬行和搔動時,使人感到難以忍受的耳鳴和耳痛。
異物入侵耳朵的處理方法
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喉科李凱主治醫生介紹,異物入侵耳朵有以下幾種常見的處理方法:
1.跳躍法:如果耳朵進東西時,一定要讓有異物的耳朵朝下,較小的異物可能自行滑出。耳朵進水時,也可以側頭單腳跳躍,利用重力讓水流出。若是圓形異物時,切不可盲目用鑷子取,以防異物被推向更深處而損傷鼓膜 。
2 照光法:小的蚊蟲進入外耳道后可嘗試用電筒照射患耳的耳道口,因為耳道里是暗的,昆蟲有向光性,拿手電筒從耳外往里頭照,昆蟲就有可能循著光線爬出來。
3 滴油法:使用照光法無效,或體積較大的蟲類、植物種子進入耳道,可使用食用油或嬰兒油滴入耳道。滴油的目的是要把昆蟲淹死,避免它啃咬耳道,傷害耳膜,也能避免植物種子吸水膨脹。但使用的油一定要是常溫,以免因過冷或過熱而引起暈眩。
4.用干棉簽擦拭:若堿性(如生石灰等)的異物入耳,切不可用水沖洗,以免發生化學反應而損傷耳道內的皮膚及鼓膜,此時可用干棉簽將其拭出或及時就醫。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